 |
走完長春祠步道後,阿偉我接著要來走砂卡礑步道.這個步道對我來說還算是蠻熟悉的.算一算 我最少應該也有走過五次以上了吧(當然每次走的長短都不一.最長的一次就是整個的走完囉) |
 |
砂卡礑步道的入口位在砂卡礑橋的橋頭旁.順著螺旋式的階梯而下,就會看到一條步道沿著 砂卡礑溪而建.這個步道還蠻平緩的,所以走起來並不會很吃力.要走多遠就看個人的腳力了 |
 |
砂卡礑步道由砂卡礑橋到三間屋全長大約4.5公里.單程大約要花2.5個小時的步行時間. 而且走到終點後,必須原路折返.這條步道最美的地方在於它的水與石.還蠻有可看性的喔 |
 |
順著步道一直走入溪流的上游,沿途溪中的小水潭都呈現美麗的翠綠色或湛藍色.而 這條步道由入口處走到終點依序會經過:觀景台,五間屋,大水管,攔砂壩/攔水壩,三間屋 |
 |
正如園内的介紹所描述的,這裡清澈的溪水,美麗的岩石褶皺以及蓊鬱的森林,都讓砂 卡礑步道兼具景觀與生態之美(這也是為什麼我來這裡那麼多次都不會覺得膩的原因) |
 |
砂卡礑步道最初是由日本人所建.興建它的目的是為了要開發立霧溪的水力(修築水壩和大水管) |
 |
瞧!個人我覺得左邊的這顆大石頭很像一隻轉頭的猴子.你覺得呢?它的紋路也蠻美的 |
 |
圖中間的那顆大石頭也有著褶皺的花紋(拍這張照片時,我蹲下身,褲子居然就破了!真糗) |
 |
步道的兩旁有些是當地原住民的保留區.他們在此種些山蘇.所以有時會有農務車輛通行 |
 |
山蘇是一種很熱門的野菜.我們所吃的是牠的嫩芽.瞧!這株山蘇有個嫩芽剛冒出不久喔! |
 |
當走到五間屋時,就會看到幾個由當地原住民所經營的小攤子.裡面就有人販售著新鮮的山蘇 |
 |
這是砂卡礑溪上方的攔砂壩/攔水壩.看一旁的介紹寫說它就是砂卡礑步道的催生者 |
 |
砂卡礑溪因水流湍急不穩定所以被禁止游泳(有些水潭看起來的確好像還蠻深的) |
 |
不過我還是會幻想能到溪邊近距離欣賞它那美麗的水潭(去拍照啦.不是想去玩水) |
 |
這就是所謂的大水管.(應該是用來把水給輸送到發電廠)這次的砂卡礑步道行我只有走 到攔砂壩/攔水壩那邊.再走進去才是終點三間屋.大部分的遊客都只走到五間屋便折返 |
 |
離開砂卡礑步道後,我再走去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及遊客中心(在此補充水分,順便拍幾張照片) |
 |
之後我再走到太魯閣入口處著名的東西橫貫公路牌坊拍照留念.然後再到附近的公車站牌等公車 返回花蓮市區.就這樣完成這趟充實又累人的花蓮太魯閣步道放空行.相信很快的我又會再來花蓮 |
softfoc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